
人物简介
裴桂红,女,教授、硕士生导师,硕士研究生学历,城市建设学院学科带头人。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、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,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,发表论文90多篇,出版专著3部。指导学生在第九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中斩获二等奖1项。2023年,获评学校“湖商好老师”称号。
创新教学方法,培养学生实践能力
“如何将复杂晦涩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?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?”这是从教多年来,始终萦绕在裴桂红老师心头的问题。
建筑类的课程有时较为抽象,为了加深学生的课堂理解,提高他们的专业实操技能,她将校园建筑引入建筑信息建模课堂教学,带领学生利用BIM软件复刻校园模型,引导学生基于复杂工程图纸完成BIM土建算量实训任务。一个月的时间里,学生们要从测量基础数据开始,完成校园各个大型建筑物的BIM建模。

耗时耗力,工序复杂,学校其他教师也从未有过类似的教学方式。但裴桂红老师说:“教学上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,作为一名高校教师,要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应用性、技术的先进性,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、技术的迭代更新以及市场的需求变化来及时丰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,进而培养学生主动思考、科学思考的意识。”裴桂红老师以多种手段增强了学生对工程现场的直观认识,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信心,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。
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外,裴桂红老师也从未放松过对科研工作的要求。她主持了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,积极推动“双平台双能力”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,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。基于综合性校内实训平台和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校外实践平台,她构建了“校内-校外实践双平台”,组建了包括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在内的实践创新团队,聚焦培养学生“实践-创新双能力”。

近5年来,团队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、“高教杯”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、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等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,累计获奖60余项,其中特等奖3项、一等奖12项、二等奖16项。
潜心科研勇攻关,为学子点亮梦想
科研是教学的“源头活水”,如果没有科研做支撑,课堂教学就会失去“灵魂”。为了让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思考更深刻透彻,对知识的把握更为准确,从而在教学中做到“深入浅出”,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与理解,裴桂红老师主动承担了大量的科研工作,并取得了一定成果。
在2023年4月份举行的第六届全国绿色矿业发展大会上,裴桂红老师捧回了“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一等奖”的荣誉。该奖项属国家奖励办公室奖励目录中的政府支持的省部级奖项,是专门为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而设立的跨行业的综合类社会力量奖。获奖项目“非常规储层微观渗流通道表征与多相流体输运机理研究”主要聚焦非常规储层岩石的微尺度结构特征及流体输运机理,通过理论分析、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,创新地采用数字化(数字岩心)、智能化(3D打印)、可视化(原位成像)等多技术协同,开展了非常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评价、三维数字岩石重构算法开发、孔隙尺度多相流动机理及可动流体评价、应力作用下孔隙结构演化机制及其对流体流动的影响规律、原位微尺度岩石渗流-应力物理模拟实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内容,为非常规油气(页岩气/致密油气/煤层气等)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。

裴桂红老师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、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、国家安监总局科技项目等科研课题;主持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等教研课题,并取得系列研究成果。她主持承担的中煤科工集团委托项目“采空区竖向‘三带’演化及瓦斯抽采数值模拟研究”,通过室内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,揭示了煤矿采空区裂隙场竖向三带分布规律,提出了采空区瓦斯抽采的优化方法。
秉持“科教融合”的理念,裴桂红老师积极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学。课上将研究成果转化成教学内容,促进教学知识更新;课下带领学生走入实验室,培养学生科研兴趣;积极吸纳优秀学生参与课题研究,鼓励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成果转化。指导学生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篇、撰写毕业论文10篇,教学成果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。
不断学习成长,倾囊相授“传帮带”
裴桂红老师常说:“唯有不断学习,才能使自身知识储备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。”为适应建筑行业信息化、智能化发展大势,她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BIM相关软件,并取得了广联达工程造价考评员(高级)等证书。

作为学院学科带头人,裴桂红老师深知,“一个人的成长,不是成长;带着一群人成长,才是财富。”她充分发挥老教师的“传、帮、带”作用,通过督课、研讨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进行基本功训练,克服他们在研读教材、备课、备学生、写教案等方面的困难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她指导的青年老师斩获省级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、校级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,二等奖4项,三等奖1项;组织学院教师成功申报湖北省住建厅项目4项,指导青年教师获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,湖北省教育厅科技规划项目4项。她说“青年教师是学院人才队伍的‘地基’,是学院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,传帮带教,我责无旁贷。”
潜心科研不畏艰,砥砺创新结硕果。“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,而是我们所朝的方向,所以我一直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。”裴桂红说,未来,她会和团队一起奋斗,在学校的支持下,共同助力学校科研工作更上一层楼,实现更多“从0到1”的突破。